1959年的秋天,一個小嬰兒撕心裂肺的哭聲把整個村的人都驚動了。
等大人們趕到時,看到這個小嬰兒跌落進了火盆中,兩只小手和半個臉頰已經被幾乎烤成了焦炭。
這個小嬰兒,就是我。
我在醫院的無菌室里搶救了7天7夜才醒過來,醫生說我能活下來就是一個奇跡。
為了保住命,醫生建議最好對我的雙手腕部以下進行截肢,但我的父親堅定地對醫生說:“孩子不能沒有手掌,我愿意承擔一切后果,但絕不同意截肢?!?/p>
醫生盡可能地保留了我的手部軀干,60年后,我依然慶幸父親當年的這個決定。
失去了寶貴的雙手,生活從普普通通變得困難重重,大家習以為常的吃飯穿衣,翻書寫字,到了我這兒,必須付出超出常人倍數的努力。
失去了寶貴的雙手,兩度高考上線的我都被拒之門外,幾次應聘都被拒絕。找工作的四處碰壁讓我心里在想:失去了雙手,難道真的就什么事也做不了嗎?
有一年鄉文化站招人,面試的負責人說了一句“他又不能拍照”就把我拒之門外。那個時候我對自己說,越是否定我,我越是想要試試,我要學習拍照,要讓大家都看到,沒了雙手,我也可以舉起相機,記錄美好。
鄭龍華在拍攝《生命之光——個無手攝影家對話中國100位殘疾精英》的路途上
沒有購買相機的資金,對攝影技術一竅不通,我真的可以嗎?
我把自己的疑問顧慮寫在與高中同學車靜光的日常交流信里,沒想到沒過多久,我收到了他寄來的禮物,一臺海鷗4B相機。
鄭龍華的第一臺相機-海鷗4B相機
隨之而來的信里說:“以我對你的了解,無論什么事情,只要你去做,沒有做不到的?!?/p>
面對這臺精密的儀器,我充滿了好奇,但卻無從下手,連打開相機的第一步-取下取景框,我都無法完成。
接下來的大半年時間,我天天窩在家里,硬是靠著手上的兩個“肉團團”,學習如何開機、取景、調焦、快門和光圈。
沒有手指,最難對付的是調節焦距,只能左手托住相機,右手肉團擠壓旋鈕,靠摩擦力轉動對焦鈕。
因為帶著護具會影響拍攝手感,所以摩擦讓我手上的皮破了一層又一層,尤其是需要將手浸在顯影水里沖印照片的時候,那種撕心裂肺的疼痛感讓我面色蒼白,頭冒冷汗,我始終堅持在這樣的疼痛中打磨和錘煉攝影技術。
手上的傷痕和痛楚是攝影帶給我最初的“痕跡”,這些痕跡都印證著我的攝影技術在不斷精進。
我從傳統相機學起,慢慢地接觸到了數碼相機和單反相機,練就了一手適合于自己的獨門功夫。1984年,我帶著一幅在黃浦江畔拍攝的作品《美景花不完》參加了全國“即時藝術攝影大賽”,獲得了特別榮譽獎。就這樣,我算是邁出了攝影藝術的第一步,摸到了攝影藝術的門檻。
從此以后,每年我都會抽出時間,走遍祖國大江南北,去往海外山川峽谷采風,我的攝影之路一發不可收拾。
堅持攝影近四十年來,我先后有1000余幅作品在全國各類報刊和影賽中獲獎、發表,并相繼在杭州、北京、黃山、麗水、新加坡等地成功舉辦了個人專題攝影展8場。
鄭龍華個人攝影展《隔空對話》
同時,北京《文明》雜志、杭州出版社相繼出版了我的《生命之光》和《鄭龍華紀實作品》圖文畫冊。
《生命之光》
《鄭龍華紀實作品》
我也收獲了許多榮譽和稱號:中國殘疾人“綻放文學藝術成就”獎、國際攝影“金相機”獎、浙江省攝影最高成就獎—“攝影金像獎”、浙江省“文化能人”、杭州市“十佳攝影師”和臨安區“德藝雙馨”文化人;浙江省自強模范、杭州市勞動模范、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、杭州市殘疾人藝術家協會會長。
2001年,北京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會,我就琢磨著要為祖國的百年夢想做點什么。
身為一名殘疾人、一位攝影工作者,又在殘聯有著工作經歷,我萌生了拍攝中國100位殘疾人精英的想法。
于是,在2006年5月20日至2008年5月28日,經過700多個日日夜夜的長途跋涉,我獨自走遍了華東、西南、西北、東北等7個地區100多個縣市及中國香港、澳門和臺灣地區,共6.4萬公里,耗資110余萬元,采訪了全國各地各行各業100位自強不息的殘疾人精英。
《生命之光——個無手攝影家對話中國100位殘疾精英》攝影足跡
我每天背負20公斤左右的器材出行,擠過農用車,坐過三輪車,每天只睡4-5個小時。這樣高強度的工作讓我的身體超負荷運行,但是當我看到4.5萬余幅拍攝圖片,52萬字的整理文字素材,19.86萬字的撰寫采訪手記,我覺得我做到了,這樣的收獲和經歷將成為我人生中最寶貴的一份財富。
我覺得當我每次和這些殘疾人朋友對話,不僅僅講述的是他們的故事,這也是對我個人精神世界的反饋,讓我感覺到世界上有太多的人一樣在遭受苦難,但是他們始終在堅持對生活的渴望和對生命的信念。
《生命之光——個無手攝影家對話中國100位殘疾精英》中鄭龍華拍攝的殘疾朋友們
我的攝影理念是:像由心生,攝影主題是作品的靈魂,我用相機表達著自己的思想和情感。
很多人看到我的手之后問我,“鄭老師,您是怎么堅持拍攝了這么多年?”
我攝影的動力,是我對生活無比的熱愛。
熱愛這大好河山的一花一草,熱愛晨光,熱愛細雨,熱愛晚風,熱愛我腳下滾燙的土地,熱愛這土地上永不服輸的人民。
如果你看過我的《生命之光——個無手攝影家對話中國100位殘疾精英》,你就會發現,每一個殘疾人的人生故事都不相同,但是唯一不變的,是他們堅持的信念,和永不放棄的前進腳步。
而我,也是這樣。
最近,我在整理近40年來所拍攝的圖片資料,并堅持創作,繼續關注殘疾人事業發展這個主題,配合杭州亞運會、亞殘運會組委會籌備“《生命的奇跡》——一位無手攝影師聚焦中國殘運健兒”和“勞模拍勞?!睌z影個人展。
沒有手,我也能拍照,當我每一次按下快門,用攝影去發現世界的時候,曾經那些艱苦而疼痛的記憶依然清晰可感,這些記憶讓我變得更加強大,讓我繼續勇往直前。
世界以痛吻我,我卻報之以歌,我用攝影俯瞰這個世界,愛這個世界。
鄭龍華近期生活照